警惕这个“沉默杀手”!青岛疾控专家最新提醒
2023年7月28日
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
提起肝炎,
(资料图片)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甲肝、乙肝,
而忽视了丙肝。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
丙肝被称为肝炎中的“沉默杀手”,
需要更多的重视与防范。
“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传染病,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专家介绍,大部分丙肝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没有症状,因此不易发现,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约60%到85%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患者甚至可能罹患肝癌。专家介绍,丙肝病毒主要经血传播,现阶段,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共用剃须刀、牙刷,修脚、文身和打耳洞等也是丙肝病毒潜在的传播方式。静脉药瘾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此外,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的母亲也有2%的机会传染给新生儿。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性接触及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丙肝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HIV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值得注意的是,拥抱、打喷嚏、咳嗽、吃同一盘食物、喝同一杯水、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病毒。”市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丙肝呢?专家介绍,因为大部分丙肝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没有症状,因此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到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查,抗体阳性者需要进一步做丙肝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丙型肝炎。静脉注射毒品者等高危人群以及血液透析患者需定期做丙肝抗体检查。专家特别提醒,一旦确诊丙型肝炎,市民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绝大部分丙肝是可以治愈的。目前,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以在医疗机构治疗并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日前,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
“甲型肝炎防控挑战及进展研讨会”
在青岛举办。
青报君从会上获悉,
我国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
儿童甲肝感染情况得到缓解,
但与此同时,
部分年龄段成人
甲肝抗体水平处于低位水平,
有甲肝暴发风险,
应注重成人及高危人群的
甲肝疫苗接种工作。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众多专家与会。多位与会专家提醒,我国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甲肝感染情况得到缓解,但与此同时,部分年龄段成人甲肝抗体水平处于低位水平,有甲肝暴发风险,应注重成人及高危人群的甲肝疫苗接种工作。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甲肝病毒经由粪-口途径传播,既可通过食用甲肝病毒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传播,也可通过与感染者的直接接触传播。甲肝感染与生活卫生水平和纯净饮用水的可及范围密切相关。甲肝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甲肝新发病例数为1.6亿,约导致3.93万人死亡。我国已于2008年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使得甲肝的流行和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目前仍有小规模暴发情况,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仍有差距,需要加强监测,提升重点人群的甲肝疫苗接种率。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儿童甲肝发病情况极大改善,但是在成人甲肝的防控中仍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全国的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988-2004年出生的人群甲肝抗体阳性率较其他出生队列低,甚至不足50%;该队列接触到甲肝病毒机会少,自然感染率较低,也没有大规模接种甲肝疫苗,因此该部分的人群为潜在的风险人群。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丽说,目前国内成人甲肝疫苗接种仍然遵循自愿自费原则。正在起草的成人甲肝疫苗接种专家共识里,将会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高危人群的定义,将甲肝高危人群分为:易感染人群、易造成传播高暴露人群、感染后重症风险增加人群、暴露之后会出现重临床结局人群、高风险人群,其中感染后重症风险增加人群、高风险人群包括慢性肝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对于这类人群,我们不推荐接种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对于免疫力低下群体是更安全的。”张丽说,成人中,甲肝抗体水平低的年龄组人群可以不检测直接接种甲肝疫苗。此外,虽然我国在儿童甲肝上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现阶段1岁儿童甲肝发病率是10岁以下儿童中是最高的。“建议免疫策略将儿童甲肝疫苗的接种年龄由18月龄提前至1岁,从而减少1岁儿童病例。”她说。在国际舞台上,国产甲肝疫苗正在帮助其他国家筑起免疫屏障。据悉,2002年,首款国产甲肝灭活疫苗-SINOVAC科兴甲肝灭活疫苗上市。2017年,该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系国内首款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甲肝疫苗,现已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使用。周知!
标签: